当前位置:商贸 > 正文
南宁高新区去年财政收入48.57亿元,同比增长13.19%
2022-04-12 16:26:13 来源: 科技日报

前端聚焦,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中间协同,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后端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近几年来,南宁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与北京中关村战略合作,持续构建创新生态,深挖开放合作潜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前不久,广西南宁高新区总投资6.16亿元的6个项目同时开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作为南宁市乃至广西产业聚集程度最高、配套最成熟的经济园区,南宁高新区2021年的园区经济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近日,南宁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秦长文告诉记者,南宁高新区去年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完成466.6亿元,增长11.77%;GDP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总量达305.5亿元,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207.39亿元,增长19.6%。

同时,2021年南宁高新区的财政收入逆势飞扬,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去年累计组织财政收入48.57亿元,比上年增加5.6亿元,同比增长13.19%。

“2021年,南宁高新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对外开放发展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个区’建设,交出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亮眼答卷。”南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耕说。

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叠加压力,南宁高新区是如何充分展现广西开发区的“领头羊”优势,实现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

“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潜能

“有这么好的融资优惠政策,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2021年5月,在一次政金企对接会上,来自南宁高新区的20多家企业的代表们表示。

在此次活动上,围绕“桂惠贷”政策等融资问题,企业代表与南宁高新区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创业者中心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南宁高新区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以“政府搭桥,金企会商”的形式,促使金企双方积极沟通洽谈资金需求,着力解决企业遇到的融资难题。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2021年,南宁高新区积极落实广西“桂惠贷”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累计投放“桂惠贷”1057笔,获益企业984家,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32亿元。

积极“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南宁高新区实现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基础。

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送服务、送政策上门,及时兑现企业发展奖励等各类扶持资金,落实“桂惠贷”政策,减轻企业负担……2021年,南宁高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潜能,“放水养鱼”效应逐步凸显,推动税基扩大和税收增长。

南宁高新区财政局负责人黄远忠表示,南宁高新区围绕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不断加强税源培育,涵养培育税收增量,做大资金盘子。2021年,南宁高新区主动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强化财税联动,深入走访72家企业250多次,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同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引税力度,培育税源,巩固税基。

为企业及时“解渴”,南宁高新区还落实惠企纾困减负各类政策,及时兑现企业发展奖励、设备补助、厂房装修等各类扶持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困难。2021年,累计拨付企业扶持资金1446笔,共计18.52亿元,同比增长78.36%。

财政收入不仅有数量,还有质量。2021年,南宁高新区财政收入年度总量在南宁市排名前列。

深化改革助企降本减负轻装前行

让王女士想不到的是,一个电话打过去,南宁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的工作人员就上门服务,而且仅用半个小时,就指导她完成了卫生许可证申请材料的填报。

王女士是广西某公司南宁高新区分公司的负责人。2021年10月,她因行动不便,未能到服务大厅办理卫生许可证,于是便通过服务电话联系,希望审批部门能上门提供服务。

“在了解到该公司的情况后,我们立刻安排登门服务,指导企业准备办理卫生许可证所需的材料。”南宁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社会事业科科长零莉莉说。

为有困难的企业提供“上门办”服务,在南宁高新区并非个例。“真诚服务为企业,尽职尽责促发展”,南宁高新区以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越来越多企业的点赞。

近年来,南宁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跑出政务服务高新速度,园区营商环境重点指标持续向优发展。

南宁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伍慧芸介绍,聚焦企业和群众期盼,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南宁高新区推出一系列政务服务惠企便民改革举措,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得更舒心、更方便、更满意,用工作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2021年7月,南宁高新区行政审批局获得全区数字广西建设和政务服务工作突出贡献奖。

项目审批时限更短了。2021年,南宁高新区社会类投资项目4个阶段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类项目4个阶段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项目施工许可阶段消防设计审查可同步办理,办理时限为2个自然日。

企业降本减负效果更明显了。南宁高新区在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开展地质灾害、节能审查、水土保持、地震安全性、环境评价等事项区域评估,实现区域整体评价评估成果由区域内建设项目共享共用,助企降本减负。

项目服务更实更优了。2021年,南宁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带队挂点服务重点企业,构成了不同层级、全方位服务企业工作格局,累计协调解决400余件涉企审批事项,帮助企业解决限电用电等100多个生产问题,指导775家企业兑现政策补贴及扶持资金10.81亿元。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推动了企业做大做强,也为做大财政蛋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引领全面增强发展新动能

近日,由南宁高新区园区企业——南宁市净雪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净雪皇)发起制定的《广西金边蚂蟥活体作为一次性医疗器械质量标准》通过认定,正式投入市场。

“作为天然水蛭素药物开发行业领军企业,我们将应用现代科学规范系统地建立起水蛭活体疗法的质量标准,带动行业规范有序地发展。”净雪皇董事长宋延坤说。

企业创新活力焕发,园区税收水涨船高。从生命健康产业到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再到智能制造产业,近年来,南宁高新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力度,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以及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加速三大主导产业在园区内集聚发展,促进优秀企业股权投资行为和相关税收的增加。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第一批认定报备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报备企业共557家,南宁高新区81家,同比增长58.82%,创新驱动成为高新区财政增长的新动力。

前端聚焦,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中间协同,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后端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近几年来,南宁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与北京中关村战略合作,持续构建创新生态,深挖开放合作潜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创新载体建设更优。2021年南宁·中关村累计聚集创新主体达490家,营业收入创新高,达207.64亿元,增长88.76%。在中关村品牌的引领下,国家级众创空间南宁创客城累计入驻初创型科技企业78家,力合星空(南宁)孵化器累计入孵项目41个。

科技创新能力更强。2021年,南宁高新区新增企业5161家,同比增长8.2%,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67家。

创新人才集聚更好。2021年,园区企业博世科创始人、广西大学教授王双飞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新等10个人才企业项目入选“邕江计划”,占南宁市41.67%。

“下一步,我们要主动担负起广西科技创新‘领头羊’职责,打造更具影响的创新平台,培育更有活力的创新主体,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李耕说。(记者 刘昊 通讯员 欧阳钢桥)

标签: 南宁高新区 财政收入 同比增长 产业聚集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