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贸 > 正文
营商环境“长效领跑” 合肥高新区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
2022-03-10 15:21:52 来源: 安徽商报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合肥高新区总体排名位列全国第八,连续八年稳居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前十行列。

迎来“建区30周年”的合肥高新区,也在2021年谱写了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全口径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税收收入248.7亿元,同比增长17.1%,总量位居全市各县区开发区第一,用全市1.1%的土地,完成了全市约11%的GDP和20%的税收收入,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仅次于中关村

最新揭晓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也是科技部2021年新修订后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首次考核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考核体系中,合肥高新区更加“如鱼得水”。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等五个一级指标中均排名全国前十。

其中,“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排名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中关村、苏州工业园和上海张江。

这也意味着:合肥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已经跃居全国第一方阵。一个最为直观的景象是高能级创新平台已经在合肥高新区形成集聚效应。

离子医学中心开启临床试验、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正式运行、113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全球首个获批临床用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2021年,合肥高新区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创新动能澎湃激昂。

“合肥高新区已经集聚包括国家类脑工程中心、国家人工智能试验区、中科院技术创新院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的各类企业新型研发机构200余家,仅次于中关村,居全国高新区第二。”合肥高新区相关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合肥高新区正在实施强校强所强院合作战略,鼓励大院大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园区内外行业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数据显示:合肥高新区去年引进中欧电子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安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合肥功能分子先导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15家,全年转化科技成果超150项。

加快构筑未来产业发展体系

在一片创新的热土上,创新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加速聚集。

“中国声谷”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入驻企业超1400家。中国安全谷申创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

统计显示,合肥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20%以上增长。其中人工智能增长21.3%,网络安全增长25.6%,光伏新能源增长24.5%,生物医药增长124.8%。

与此同时,量子信息、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获批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去年,合肥高新区全年签约项目271个,位居合肥第一,紫光通信、腾讯智慧产业总部、阳光电源新能源发电装备、智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落户。海康威视合肥科技园等40多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45个项目竣工投产。

在新兴产业集聚成势的同时,高新区又将发展的眼光瞄准未来。

去年11月份,合肥高新区建区30周年座谈会暨未来产业发展启动大会在合肥举行。合肥高新区提出到“十四五”末打造全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和样板区。到2035年,高新区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未来产业高地。

合肥高新区也成为国家高新区中首个正式对外发布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的高新区。

“高新区发展未来产业,具有原始创新、产业先发、创新生态等三大优势,并已经打下深科技发展战略的基础。高新区将以打造‘世界量子中心’为目标,坚持前沿科技突破和远景需求牵引导向,推动未来产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全流程整合,进而构筑‘1+3+X’未来产业体系。”合肥高新区相关人士表示。

率先启动职住平衡试点

去年10月,合肥市高新区正式启动职住平衡试点:合肥高新区范围内的新建商品住宅项目登记摇号销售时,在提供不低于30%比例的房源优先用于刚需人群购房后,同时提供不低于总房源30%比例的房源用于该区职住平衡试点工作。

这也被视为合肥高新区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持续提升、大力吸引外部人才来区兴业就业的重要探索。

统计显示,合肥高新区全年受理发放新落户人才补贴5914人、2830万元;重点企业人才补贴6466人、3570万元。受理审批量、发放金额约占全市总数30%。

与此同时,合肥高新区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制定示范区建设方案、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方案,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打造省级示范。

去年,合肥高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9%;三个市级水质考核断面均达地表Ⅲ类;万元GDP能耗0.1312标煤,这一数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高新区率先发布工业园区层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以及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了高新区节能降耗三年行动计划和建立企业节能减碳指标评价体系,并提出34项目标任务。

市政配套日益完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教育版图添砖加瓦,医卫体系更加健全……2021年,合肥高新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道路上一路飞驰的同时,也致力于产城有机融合,完善城市配套建设和民生福祉,为居民打造美丽、和谐的宜居家园。

实施营商环境“长效领跑”

2月26日星期六上午,在前期提前向社会公开、预约登记,广泛发动企业反映问题的基础上,合肥高新区开展了首次现场办公活动。党工委、管委会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11个助企服务工作组,会同20个主要部门,分别在11个会议室里逐个接待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了解企业诉求。

面对企业提出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个工作组认真听取诉求,详细询问了解情况,并现场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为企业解决难题,同时考虑完善政策机制。“能解决的,现场解决;现场无法解决的,向企业解释;个性化问题难以解决的,就先让企业解解气。”

这也是合肥高新区“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的一部分。作为安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最大、新兴产业最为集聚的区域,合肥高新区为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2020-2022),开展“投资环境提升年”活动,园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得到了企业广泛好评。

根据“领跑计划”,合肥高新区将围绕政务服务环境、要素成本环境、生活配套环境、对外开放环境、创新创业环境、法治人文环境六大维度,提出26项具体任务、107项具体工作举措。

“围绕合肥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目标,合肥高新区将按照‘领跑计划’规划,力争到2022年,进入长三角园区营商环境第一梯队,成为全国高新区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者。”合肥高新区相关人士表示。(记者 梁巍)

标签: 营商环境 合肥高新区 创新能力 全国第一

责任编辑: jkl2